close

  王小娟
  人們常說,春天臉孩兒面,一天臉三變。從3月14日開始,在這晴雨不定的天氣里,湘潭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碩科,對轄區的24個村場社區走了一遍。其目的在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聽取群眾的呼聲,解決群眾的難題。
  雙馬街道雲和村,劉碩科在這裡“泡”上了大半天。緊鄰湘江的雲和村,原本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。只是,周邊幾家大型企業生產造成的灰塵污染,對村裡影響頗大。
  村主任馮慶台反映:從2005年開始,有4個組的井水無法飲用,村裡必須從別處抽水,供這400餘人的生活用水。每年因此產生的費用高達10萬元,這對經濟落後的雲和村來說不是小數字。
  沉思了一陣,綜合全局規劃,劉碩科拿出了一個方案,提前啟動連通迅達大道與濱江大道的科技南路建設。這樣一來,雲和村的飲水、出行、村集體經濟3個問題都能有效解決。
  “馬上出方案,馬上論證,馬上就定。”在打往區總工室的電話中,劉碩科說,這樣才能科學利用資源,徹底解決村裡的問題。
  在馬家河社區,發生了一個小插曲。在劉碩科即將離開前,社區支部委員張清華起立,攔住了劉碩科的去路。
  “書記啊,我是村裡的老同志了,有一個代表全社區的意見要反映。”張清華說。馬家河緊鄰株洲,交通不便,出行主要靠104路車,可104路車有時看到拿著老年證的根本不停車。社區里的老太太到集市上買東西,還是靠著兩條腿走路。
  劉碩科馬上表態,今年高新區新修的主次幹道將要實現公交覆蓋。一是增加專線車輛,二是調整公交線路,會把馬家河社區納入進來。
  在新塘里社區,就業問題是居民反映最多的。他當即要求社區要抓好特殊群體的就業,區里將對培訓機構和吸收就業單位採取多元的激勵措施。
  法華村的村委會設在一座廢棄的學校內,牆上斑斑裂痕說明瞭建築物的年代之久遠。調研組來到這裡以後,紛紛感嘆該村委會辦公環境的艱苦。不僅如此,由於村裡幾乎沒有企業支撐,法華村可以說是該區最窮的村莊。見到區里主要領導來聽取民意,法華村的村委成員們趕緊將村裡面臨的問題一一都提了出來。
  村委負責人介紹了說,全村40名黨員,大部分是60歲以上的老人,生產能力明顯較弱。每年村委收入不到3萬元,可是各項支出達到30餘萬,還面臨著線路老化,無錢改造的難題。
  “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”,聽了彙報後,劉碩科把這句話送給了法華村的村委成員們。同時,他也代表高新區承諾,會給法華村以政策支持,讓這個暫時落後的村莊走上致富的道路。從法華村出來後,劉碩科馬不停蹄又來到了月華村聽取民意。一邊走、一邊聽、一邊解決問題。不知不覺間走完區內24個村場社區。群眾所提的問題,他當場解決了不少。他們筆記本上還記了不少需集體研究才能解決的問題。  (原標題:走訪24個村場社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xwngmqoszvz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